电动汽车的浪潮让中国开始弯道超车,但欧洲的早期投入其实更多。欧版"宁德时代" Northvolt 总计拿到过 150 亿美元的融资,这些钱可以烧出来三个威马(350 亿人民币),四个哪吒(228 亿人民币),甚至能拯救极越(70 亿元人民币的亏空)十四次。
即便如此富有,Northvolt 仍然没能逃离倒闭的命运。在这家欧洲明星的荒诞故事上,不仅能看出欧洲人为什么造不好电池,更能看出欧洲人为什么造不好电动车。
文|韩永昌
编辑|张博文
"原来电芯是这么做出来的。"
2018 年末,一位来自欧洲电池企业的采购,在中国设备供应商的工厂中看到卷绕机后,发出了如此感慨。
更感慨的是这家供应商的员工,他们发现欧洲对电池制造还停留在"手搓时代",甚至连自动化产线都没见过。
对比中国制造业来说,欧洲制造业向来先进、精湛、自动化程度高而著称。在电池生产上,却完全相反。
这家电池企业便是 Northvolt,彼时,Northvolt 在欧洲已经被认为是下一个"宁德时代",但直到第一座位工厂破土动工,这家公司仍对电池生产一窍不通。
一直到宝马准备审厂的时刻,Northvolt 连生产设备都没调试好,来自特斯拉的创始人 Peter Carlsson 很紧张。"老板带着员工开始在车间里搭帐篷,给宝马展示工厂正在赶工,请再给我们多一点时间"。
特斯拉的履历让 Peter Carlsson 极力模仿马斯克在面对产能地狱时的操作,但不同的是,马斯克想解决问题,Peter Carlsson 想掩盖问题。
"宝马的人走了,帐篷也就撤了,这种事发生了不止一次。"一位知情人士称。
这家承载着"欧洲最大希望"的公司,凭借对电池制造的憧憬与想象,就完成了 14 轮融资,总金额达到 150 亿美元,超千亿人民币。这些钱在中国可以投出五家二线电池厂。
从高盛、贝莱德,到大众、宝马,无一不看好这家未来的欧洲之星,并寄希望于其可以带动欧洲电池产业,与中日韩四分天下。
然而,纸永远包不住火,在一片荒诞中生存了 8 年后,Northvolt 在上个月正式申请破产保护。
在 Northvolt 的官网上还留着"真正的挑战是做得又好又快"的 Slogan,这也证明了其并不是一家为了圈钱而生的公司。
但 Northvolt 做电池的初衷并不是复制和学习,而是超越,这也注定了会失败。
天时地利人和,降临在一个草台班子身上
2016 年是动力电池创业的绝佳时机。
当年年初,宁德时代刚开启 A 轮 30 亿元额度的融资,估值只有 200 亿元左右。比亚迪发布纯电车型 E5,特斯拉刚刚上市 Model 3。全球电动汽车行业处在黎明破晓之前。
就在这个时候,特斯拉副总裁 Peter Carlsson 离开美国,回到家乡瑞典创立了 Northvolt。
如此光鲜的背景,让 Northvolt 一成立,就含着金汤匙。欧洲车企、各国政府都需要保证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时代依旧保持领先地位,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——动力电池,自然成为了政策倾斜之处。
于是,2016 年的天时、欧洲扶持的地利、以及特斯拉前高管的人和,所有成功的条件都加持在了 Northvolt 身上,集万千宠爱于一身。
大众豪置了 140 亿美元的十年期订单,宝马、沃尔沃等车企纷至沓来,高盛、贝莱德等金融机构不断登门。Northvolt 也非常有信心,他们的计划是:在 2030 年规划产能 150GWh,占据欧洲电动车电池市场的四分之一。
但雄心壮志之下,这家公司却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。
Northvolt 第一家工厂选在了瑞典小镇谢莱夫特奥,这里可以比作中国的漠河,但纬度更高,已经靠近北极圈。Northvolt 的神奇经历都在这家工厂中出现。
他们最先找到了位于中国无锡的一家设备供应商,这家中国供应商派出了数百人远赴欧洲,支持其产能扩张计划。然而,他们惊讶的发现,Northvolt 采购完设备,只是放在仓库里,并未开工。
2019 年,Northvolt 定制了第一条属于欧洲本土的圆柱电池生产线。这条产线的设备运到现场后,因为没有物料,运行不起来。"通过一次电之后就一直在仓库放着,到 22 年都没拆封。"
有接触到 Northvolt 的人士告诉 36 氪,中国设备供应商想加班加点,但 Northvolt 始终保持着欧洲人惯常的作息,下班就走,这导致工程进度完全不及预期。
"中国派去驻场的人,很多时候一周只需要工作半天,其他时间没有任何事。"
更令人惊讶的是,每台机器,Northvolt 都会招聘一个博士来管理,而在中国,这个岗位需要的学历是中专,甚至是高中。
当这家中国供应商与 Northvolt 深度绑定后,这场闹剧才渐进高潮。
一位知情人士告诉 36 氪,Northvolt 瑞典的车间就是一个灾难性的现场,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折磨。
最初,这个车间里聚集了中日韩等来自各国电池行业的工程师,比如来自韩国 SK on 的员工。"不管他们能力如何,起码都见过电池是怎么造出来的"。
但没过多久,这些人都离开了,只剩下中国人,欧洲本地人,还有印度人。欧洲本地人大概有 30% 的比例是黑人,在瑞典这样的劳动力成本极高的国家,如此雇佣更有性价比,但也更难管理。
"更离谱的是印度人,他们经常开会说你们机器设计得不合理,才导致电池做不出来,你们要把最好的工程师叫过来,带着所有的源代码,我们一起分析问题。"
每天开会商量的不是解决问题,而是要图纸和代码。"当然,你不给他们也会偷偷去电脑里下载数据。"前述人士说。
多国家的人沟通起来也很困难。来自中国供应商的设备工程师普遍经验丰富,但学历并不出色,用英语交流比较困难。如果用翻译软件,又有太多的专业词汇,无法清晰准确的转述。
当其他国家的工程师看完翻译,他们本身就不懂电池,理解出来的又是一个新的意思。因此,Northvolt 一直难以掌握电池生产的技巧。
还有个更难,且更离谱的问题,就是物料丢失。
电池生产设备需要很多配套的机械加工件,欧洲本地早期并没有这些零件,只能在中国空运过去。
"这些物料都是铁疙瘩,非常重,Northvolt 签收了之后,在现场会就会丢失一部分,好的时候就只剩下 70%,严重的时候能丢一半,根本不知道丢在哪,丢完了再发,发完了再丢。"
当然,管理上的问题是可以协调去解决的,最致命的是,Northvolt 的电池设计最开始就是错误的。
"欧洲只是不想做电池,做起来肯定比中国好"
Northvolt 对电池制造一窍不通,但又极度傲慢。
在产业链协作上来讲,电池厂商会提供电芯工艺参数,设备厂给出能满足这些参数的机器。但 Northvolt 设计的电芯参数,完全不符合当下的电芯制造标准。
一位参观过 Northvolt 车间的工程师告诉 36 氪,在做分切工艺这一步,Northvolt 定的参数是 0.1mm,实际上分切机只能做到 0.5mm。0.1mm 是什么概念?这台机器的物理极限也做不到如此。
但 Northvolt 认为,这种工艺可以做到更优,Northvolt 的电池产线也要做到比中国更优秀,所以要求设备必须提升。
当机器难以达到要求时,只能产出报废电池。" 80% 的电池都是报废品,但也一直做。"
Northvolt 并没有降低要求,他们认为欧洲电池厂商可以做到更好。这家公司还招聘了非常多的高学历人群,喜欢提一些创新性的想法。
举个例子,Northvolt 的工程师会觉得这条产线上的相机配置太低,要求更换成更先进的相机。
但换新相机后,甚至不如以前的好用。因为中国供应商做的设备产线环环相扣,牵一发而动全身,不是简单的更换成更先进的机器,就可以让效率提升。没办法,Northvolt 又得让中国供应商将机器装回到最初的状态。
"这种事非常常见,频繁发生。"
一位长期接触欧洲企业的人士告诉 36 氪,"欧洲人不觉得自己电池产业弱,他们觉得只是自己没做,如果做,肯定会更好。"
这也是 Northvolt 的症结所在,他们不想采用成熟方案,总是想对制造工艺按照自己零经验的想法去改进。
电池行业有个词叫" konw how ",简单来讲,就是在无数失败的经验上,总结出来,如何去做才能成功。Northvolt 没有掌握任何 konw how,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 know everything,
根据产业特色和居民消费需求,各地推出了不同类型的消费券,覆盖多领域。上海市政府投入市级财政资金5亿元,面向餐饮、住宿、电影、体育等领域发放服务消费券,四类消费券均采用“先到先得”方式领取,其中餐饮、住宿消费券每周发放,电影、体育消费券则每天发放。
从环比数据能看出市场变化。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网签成交量环比增长6.7%,二手房网签成交量环比增长4.5%,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环比增长5.8%。房地产市场历来有“金九银十”的说法,今年“银十”超过“金九”十分罕见,是自2007年以来首次“银十”超过“金九”。
早期,中国供应商支持 Northvolt 的工程师只有旅游签证,三个月换一批人。
有一段时间因为疫情不能飞到瑞典,Northvolt 就让中国供应商飞到迪拜对接。"我觉得他们也不想对接,就是想找个借口去迪拜玩。"一位参与过的人士称。
当中国供应商无法到达瑞典,Northvolt 甚至连机器运作都难以搞定。
比如涂布工序,中国任何一家电池公司涂布出来的极片都能做到光滑如镜面,而 Northvolt 自己涂出来的,竟然是斑马条纹一般的破布。" 10 米长的料带上能有 7-8 个大洞,这要放在宁德,报告都要写几十页。"
当然,Northvolt 也会写报告总结问题,查明问题,然后,搁置问题。
"到了后期,他们根本不去厂里看,就在办公室写 PPT,PPT 写的是真精美,不管是哪里出现的问题,有可能解决的方法,未来如何预防,清清楚楚,谁看了都得夸一声漂亮。"
但 PPT 并不能变成解决问题的方法,因为 Northvolt 的电池工艺参数设定就是错误的。第一步就走错,后面走多少步也无济于事。
一位曾与 Northvolt 共事的人士称,这家公司关注的点也很奇特,他们对外观和尺寸格外关注,一定要把电池壳做的比谁都漂亮。而中国电池厂,或者任何一家电池厂,关注的都是电池的化学性能。
另一位近期与 Northvolt 有过交流的中国电池公司高管称:"我们用 4 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一家工厂的电池良率提升至 96%,而 Northvolt 用了四年时间,良率只有 70%。"
一直到 2022 年,Northvolt 手握 300 亿美元订单,仍没有电池大规模生产,2023 年依旧如此。
2024 年年 6 月,宝马再也无法忍受,撤回了 20 亿美元的电池合同,5 个月后,Northvolt 宣布破产。
截至 2023 年 12 月,Northvolt 的电池产能只达到了计划目标的 1/200。曾经的天时,在 Northvolt 无限期拖延下已经错过,欧洲扶持的地利,也被耗尽耐心。来自特斯拉背景的人,毁掉了 Northvolt。
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说:"为什么欧洲造不出好的电池?首先,他们的设计是错的;其次,他们的工艺是错的;最后,他们的生产是错的。"
其实还应该再加上一句话:他们的初衷、立场、态度也都是错误的。
写在最后
欧洲并不是没有做电池的能力,在动力电池领域,标准的 VDA 电芯使用的就是欧洲的尺寸,他们是早期规则的制定者。
欧洲汽车出货量最大的三家车企是大众、宝马、奔驰。大众入股了国轩高科,宝马变相扶持了宁德时代,奔驰则作为大股东,帮助孚能科技建立起了产品质量体系。
每一家车企都在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方兴未艾之际,给予过巨大的帮助。但欧洲企业强在研发,弱于落地,更弱于求变。他们已经建立起了成熟的制造机制,并不愿意自我革命。
中国电池企业早期靠无与伦比的复制和学习能力,迅速建立起了完整的电池产业链,在电动汽车销量爆发后,靠市场的大规模应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,疯狂迭代,从一个学习者,变成了领导者。
车企同样如此。在中国,一款新车上市后,热度持续超过一年都已经是爆款。新车的研发周期也不断在接近 12 个月,对比欧洲,可能需要 3-4 年。
欧洲制造,向来以品质精湛,质量卓越而闻名,慢并不是错,这是产品质量更可靠的保证。
但如今,快,是汽车行业赢得竞争的唯一秘诀。产品迭代速度与销量,决定了谁将成为下一位全球汽车工业巨头。
一位与多家欧洲车企 CEO 有过交流的人士告诉 36 氪,CEO 们普遍能感到焦虑,想要推动创新速度,不墨守成规。但一个人的力量,很难左右一个集团从上到下所有人。
车企如此,Northvolt 也是如此。欧洲电动汽车行业仍沉浸在工业革命带来的二百余年的制造优势中,自身的改变速度,跟不上时代的变化。
他们曾经没有经历过实盘杠杆配资平台,但未来可能会明白一个道理,那就是:落后就要挨打。